三轴条件下钙质石灰石颗粒粉碎力学性质与本构模型研究

碎石料应力路径大型三轴试验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2014年10月9日 本文应用离散元的方法来模拟碎石料受不同应力路径加载的力学特性,并与大型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探索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碎石料的力学性质。 本文采 2021年7月12日 为研究破碎过程中颗粒形状的演化规律,开展了钙质砂和石英砂的侧限压缩试验,对试验过程中颗粒形状参数的进行了量化研究。 结果表明两种砂土的相对破碎率均随着单位 钙质砂和石英砂压缩下的颗粒破碎与形状 2018年5月8日 通过回顾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介绍了基于离散元模拟颗粒破碎的两种方法,即基于颗粒黏结模型和基于碎片替换法 的颗粒破碎模拟方法,论述了这两类方法的特点。基于离散元法的颗粒破碎模拟研究进展2020年10月12日 了颗粒材料的真三轴加载路径数值试验,通过改变颗粒间摩擦系数μ来研究粒间摩擦对颗粒材料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 对比了4种三维强度准则,发现当02<μ≤05时,Lade 粒间摩擦对岩土颗粒材料三维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

引用本文: 1011858/gywlxb
2021年1月29日 力学特性[1],而且证明了加载速率对三轴压缩时岩石抗压峰值应力的影响显著[2]。此外,岩石的尺寸效 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也日新月异。杜晶[3]根据能量耗散规律, 2021年9月6日 在本研究中,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岩石试样的三轴循环加载和卸载,以揭示岩石试样在高温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强度和变形特征、破坏形式和峰值应力下降。三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高温处理后石灰石的力学性能2012年4月13日 为探讨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变形特征与破坏机制,以压实度为95 %的荆门石灰改良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侧限、三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试验。岩土力学2018年9月19日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岩石材料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且考虑损伤阈值影响的模型对岩石后屈服段的拟合精度更高,对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岩石工程安 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ResearchGate

不同加载方式及速率下石灰岩三轴力学特性研究李海琪冯子军
2024年4月23日 结果表明:在不同加载方式和加载速率条件下进行石灰岩的三轴压缩试验,石灰岩都经历了线弹性阶段,塑性强化段,破坏段等阶段;石灰岩试样的弹性模量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2023年4月8日 本实验利用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三轴试验系统,研究了高温三轴应力条件下石灰岩渗透率的实时演化,并与高温冷却处理后的石灰岩渗透率进行了对比。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高温降温条件下石灰石渗透促进作用影响显 高温三轴应力下石灰岩实时渗透率演 2019年6月26日 力学理论出发,阐述其在孔隙固体弹性材料本构模 型建立方面的基础工作;其次,基于平衡态热力学 手段建立孔隙固体材料的本构模型,并表述其在几 种特定试验条件下的 孔隙固体超弹性本构模型与应用2012年4月13日 通过对数学、力学模型的解析与分析,研究了围岩支护在其相互作用的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路径。 特征与破坏机制,以压实度为95 %的荆门石灰改良膨胀土为研究对象, 岩土力学

JohnsonCook 本构模型参数估计研究
2020年1月9日 摘要:为研究 BT31 钛合金的力学性能,比较不同算法及试验条件下估计 JohnsonCook 本构模型参数的 差异,通过材料机械性能试验,获得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结合 2014年1月16日 材料中,为合理确定岩石材料的HJC 本构模型参数,从塑性屈服面理论出发,得到了特征化黏性强度系数与帽盖 模型参数的关系。基于三轴围压实验、Hugoniot 实验 岩石 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2021年9月10日 通过石灰石在不同渗透压下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渗透压下的试验结果与理论曲线吻合较好,本文模型能够反映石灰石在不同渗透压下破 渗透压作用下石灰石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 2010年5月18日 摘要: 以石灰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温作用下的热膨胀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弄清产生热膨胀的原因,对高温后石灰岩试件的孔隙率、超声波速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试验研 石灰岩热膨胀特性试验研究 whrsm

【采矿课件】第3章粉碎与分级 百度文库
【解】(1) 体积粉碎模型如图〔a〕,整个颗粒均受到破坏,粉碎后生成物多为粒度大的中间颗粒。随着粉碎过程的进行,这些中间颗粒逐渐被粉碎成细粒。冲击粉碎和挤压粉碎与此模型较为接 2014年10月9日 型的建立方法;然后通过与常规大型三轴试验的对 比,确定模型参数;进而预测碎石料在不同应力路 径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并与对应的应力路径大 型三轴试验结果进行 碎石料应力路径大型三轴试验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2018年7月30日 摘要: 颗粒形状不仅反映颗粒的形成历史,更是影响堆石料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深入研究。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根据实际颗粒形状建立不同球度的颗粒 堆石料颗粒形状对堆积密度及强度影响的 离散元分析摘要: 为探寻石灰岩冲击荷载作用下数值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基于HolmquistJohnsonCook(HJC)本构模型构建石灰岩冲击破坏数值分析方法,同时对桐梓隧道现场钻取的石灰岩开 基于HJC本构模型的石灰岩冲击破坏形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粒间摩擦对岩土颗粒材料三维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
2020年10月12日 了颗粒材料的真三轴加载路径数值试验,通过改变颗粒间摩擦系数μ来研究粒间摩擦对颗粒材料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 对比了4种三维强度准则,发现当02<μ≤05时,Lade 摘要: 随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将矿渣,石灰石粉等工业副产品掺到混凝土中,可以充分满足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物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 矿渣—石灰石粉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与粘结性能研究 百度学术2020年10月12日 了颗粒材料的真三轴加载路径数值试验,通过改变颗粒间摩擦系数μ来研究粒间摩擦对颗粒材料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 对比了4种三维强度准则,发现当02<μ≤05时,Lade 粒间摩擦对岩土颗粒材料三维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摘要: 以南海某岛的钙质砂为材料进行微生物(MICP)胶结加固,通过动三轴试验和 SEM 微观结构试验,研究了MICP胶结钙质砂在不同胶结程度和不同动应力水平下的动强度、动变形、动孔压、 MICP胶结钙质砂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石灰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
2024年7月30日 摘要: 为研究酸性干湿交替作用对石灰岩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评价石灰岩岩体在此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以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甑子岩的石灰岩为研究对象,对中性与酸性环 2012年10月20日 198工程力学 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是数值模拟研究中 的难点,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度和有效性。由 于 HolmquistJohnsonCook(HJC)模型 [1] 能够很好地 描述工 岩石HOLMQUISTJOHNSONCOOK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2019年10月30日 为了揭示石灰石在弯曲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损伤演化机理,使用累积声发射(AE)命中值定义损伤变量,并应用岩石微体假说和威布尔分布函数进一步改善损伤变量。 基于声发射的石灰石弯曲损伤本构模型及力学性能研究 2024年7月27日 在本研究中,介绍了 JohnsonHolmquistCook (JHC) 本构模型的综合参数确定程序,包括印第安纳石灰岩的校准和验证过程。该程序是利用印第安纳石灰石现有的物理和机 印第安纳石灰岩 JohnsonHolmquistCook 本构模型的参数

石灰石颗粒分解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豆丁网
2012年12月2日 了一个经验修正的收缩核模型”1;KeenerS等人则认为石灰石分解符合空隙结构模型 “1;还有一些人认为石灰石分解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与生长,并提出了晶核形成与生长 2020年5月28日 颗粒流润滑是一种可用于苛刻工况环境的新型润滑方式,颗粒间摩擦对颗粒流润滑影响的规律和特性是阐明颗粒流润滑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也可以为极端工况环境下颗粒流 颗粒间摩擦对颗粒流润滑影响的力学机制通过16根方钢管石灰石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试件推出试验,研究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石粉含量以及钢管宽厚比对方钢管石灰石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结 方钢管石灰石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黏结滑移本构模型2024年4月23日 利用自主研制的伺服三轴岩石力学试验机,在常温状态下,对石灰岩试样分别进行不同位移速率加载和不同应力速率加载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加载方式和加 不同加载方式及速率下石灰岩三轴力学特性研究李海琪冯子军

贵州大学刘远明:天然脉状方解石对石灰石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2024年3月11日 本研究通过实验分析钙质 矿物填充物对石灰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石灰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本研究还采用了声发射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石灰岩的力 2010年11月16日 根据以上物料的物性数据及有关性能的选择合适的粉碎机械。 二、物料的强度与易碎性 物料的强度一般表现为粉碎物料的难易程度,也可称为物料的易碎性。同 一粉碎机 粉碎物料的性能、强度与易碎性详细论述 豆丁网2012年11月12日 与粉碎过程有关。微粉部分取决于原材料 的物性,称为稳定部分。 体积粉碎模型:粉碎中整个颗粒 被破坏生成粒度大的中间颗粒。随着粉碎过程的进行,中间颗粒 依次被 第五章 粉碎过程ppt 豆丁网2023年4月8日 本实验利用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三轴试验系统,研究了高温三轴应力条件下石灰岩渗透率的实时演化,并与高温冷却处理后的石灰岩渗透率进行了对比。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高温降温条件下石灰石渗透促进作用影响显 高温三轴应力下石灰岩实时渗透率演

化学作用下石灰石微观损伤演化及宏观力学性能退化
2018年10月1日 摘要 通过核磁共振(NMR)成像结合力学试验,研究化学溶液对外应力作用下石灰岩样品孔隙率变化、微观损伤和宏观力学性能退化的影响。获得并分析了压缩阶段、微损伤出 2019年12月21日 红层是一种特殊岩土,作为路基材料时,常会导致不均匀沉陷、翻浆冒泥等病害。为改善其力学性质,工程上通常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Ca(OH) 2 )进行改良。 由于降水 石灰改良红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2010年7月30日 基于非连续介质理论的颗粒流方法,将 材料离散成刚性颗粒组成的模型,把颗粒细观力学 参数与 以细观成分 为研究对象、反映了岩石和岩体组成的本质特点,所得结论不 弹性力学论文:石灰岩细观力学特性的颗粒流模拟百度文库2019年6月26日 力学理论出发,阐述其在孔隙固体弹性材料本构模 型建立方面的基础工作;其次,基于平衡态热力学 手段建立孔隙固体材料的本构模型,并表述其在几 种特定试验条件下的 孔隙固体超弹性本构模型与应用

岩土力学
2012年4月13日 通过对数学、力学模型的解析与分析,研究了围岩支护在其相互作用的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路径。 特征与破坏机制,以压实度为95 %的荆门石灰改良膨胀土为研究对象, 2020年1月9日 摘要:为研究 BT31 钛合金的力学性能,比较不同算法及试验条件下估计 JohnsonCook 本构模型参数的 差异,通过材料机械性能试验,获得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结合 JohnsonCook 本构模型参数估计研究2014年1月16日 材料中,为合理确定岩石材料的HJC 本构模型参数,从塑性屈服面理论出发,得到了特征化黏性强度系数与帽盖 模型参数的关系。基于三轴围压实验、Hugoniot 实验 岩石 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2021年9月10日 通过石灰石在不同渗透压下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渗透压下的试验结果与理论曲线吻合较好,本文模型能够反映石灰石在不同渗透压下破 渗透压作用下石灰石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

石灰岩热膨胀特性试验研究 whrsm
2010年5月18日 摘要: 以石灰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温作用下的热膨胀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弄清产生热膨胀的原因,对高温后石灰岩试件的孔隙率、超声波速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试验研 【解】(1) 体积粉碎模型如图〔a〕,整个颗粒均受到破坏,粉碎后生成物多为粒度大的中间颗粒。随着粉碎过程的进行,这些中间颗粒逐渐被粉碎成细粒。冲击粉碎和挤压粉碎与此模型较为接 【采矿课件】第3章粉碎与分级 百度文库2014年10月9日 型的建立方法;然后通过与常规大型三轴试验的对 比,确定模型参数;进而预测碎石料在不同应力路 径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并与对应的应力路径大 型三轴试验结果进行 碎石料应力路径大型三轴试验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2018年7月30日 摘要: 颗粒形状不仅反映颗粒的形成历史,更是影响堆石料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深入研究。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根据实际颗粒形状建立不同球度的颗粒 堆石料颗粒形状对堆积密度及强度影响的 离散元分析

基于HJC本构模型的石灰岩冲击破坏形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摘要: 为探寻石灰岩冲击荷载作用下数值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基于HolmquistJohnsonCook(HJC)本构模型构建石灰岩冲击破坏数值分析方法,同时对桐梓隧道现场钻取的石灰岩开